大部分的開咬是不需要動手術的,開咬的成因與矯正案例介紹 

開咬的定義是咬合時上下門牙的切端沒有接觸,而呈現一種開放的狀態.在混和齒列期,開咬的發生比率接近兩成,大部分的小朋友在成年之後開咬的情形會自行改善.但也有部分開咬的情況會持續終生.開咬會影響到發音、飲食與顏面的發育.在治療之前,我們需了解造成開咬的原因,才能有良好的矯正與預後.

開咬的成因大略分為環境與遺傳兩大類,遺傳的問題我們無法控制,但後天的環境因素包含吸手指舌頭前突口呼吸呼吸道狹窄,則是我們可以加以預防與治療的,以下將對每個成因做詳細介紹:

1. 吸手指 Thumb sucking:吸大拇指的習慣開始於嬰兒期,吸吮除了可以獲得乳汁與營養之外,也被視為嬰兒獲得心靈上滿足的動作.但當嬰兒從哺乳改為瓶餵之後,短暫的瓶餵無法滿足嬰兒心靈上對溫暖被照護的需求,便會開始吸吮大拇指來補償,這種習慣是自然形成的,通常在乳牙的時期即會自然停止,如果吸吮指的習慣持續到混合齒列期(約小學時期),則會增加開咬或暴牙的機會.允指的習慣通常也容易造成上顎牙弓狹窄、後牙錯咬的問題.

2. 吐舌癖 Anterior tongue posture and Tongue thrust:有研究顯示開咬的患者中,100%可以發現合併有舌頭前突或吞嚥時吐舌的問題.由於上下門牙無法閉合,所以在休息狀態下,舌頭位置容易前突,而卡在上下門牙之間.吞嚥時,口腔需成負壓狀態,所以舌頭需前吐,把上下門牙的空間封閉起來,以利吞嚥食物.所以吐舌癖與其說是造成開咬的原因,不如說是開咬造成的結果.而不良的舌頭位置,會讓開咬的情況惡化,甚至導致門牙越來越外暴的情形.

3. 上呼吸道堵塞 Airway obstruction:通常上呼吸道腺樣體腫大的患者,會有口呼吸問題,導致上顎狹窄臉型偏長,容易有黑眼圈,由於下顎朝斜下方生長,就會容易有開咬的情況發生.目前並沒有直接的證據,判定口呼吸是開咬的成因,但有可能是促進因素之一

4. 開咬需不需要手術?  開咬的診斷需要先判定是不是骨頭的生長造成,只有嚴重的骨性開咬需要做正顎手術,其他大部分的開咬都可以靠矯正達到效果,特別是開咬合併暴牙,需要拔牙矯正的患者,由於拔牙會讓咬合變深,矯正中開咬會自然改善,順勢中做矯正,自然有事半功倍的效果.

案例分享

 

上下只有大臼齒咬到,屬於嚴重的開咬

 

側面看有一點暴牙與嘴突,為相當適合矯正的類型.暴牙需要拔牙改善,拔牙同時可以讓咬合變深,達到改善深咬的目的.

 

矯正滿一年,開咬已經改善許多.

 

矯正完成,總療程一年十個月

 

矯正前後正面比較

 

矯正前後側面比較,由於大臼齒往前移動,使下巴稍微逆時針旋轉,讓下巴看起來變的明顯.嘴突的情形改善之後,鼻子也相對變挺了

 

大部分的開咬是不需要動手術的,開咬的成因與矯正案例介紹 
Tagged on:         

如有任何問題? 歡迎留言線上諮詢